桑叶怎么食用才能润肺止咳(桑叶的功效与作用)

#三农观察日记#

谈起桑叶我就想到一句诗句“秧生麦将熟,桑尽茧已成”,学医前想到桑叶就想到了养蚕。但桑叶除了养蚕,其要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。


炮制:

多在霜降后9~10月采收,晒干,生用或制用。以叶片完整,大而厚,色黄绿,质扎手者为佳,习惯以经霜者为佳,称“霜桑叶”或“冬桑叶”。

炮制时拣去杂质,搓碎,簸皮梗,筛去泥屑。蜜炙桑叶:即取净桑叶,加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,拌匀,稍闷,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,取出,放凉。(桑叶每50kg,用炼熟蜂蜜10~12.5kg)


归经:

归肺、肝经。

功效:

疏散风热,清肺润燥,清肝明目。

主治:

1.风热感冒,温病初起 本品甘寒质轻,轻清疏散,长于凉散风热,又能清肺止咳,故常用于风热感冒,或温病初起,温邪犯肺,发热、头痛、咳嗽等症,常配菊花、连翘、薄荷、杏仁等同用,如《温病条辨》桑菊饮。

2.肺热燥咳 本品苦寒清泄肺热,甘寒益阴,凉润肺燥,故可用于燥热伤肺、干咳痰少,轻者可配杏仁、沙参、贝母等同用,如《温病条辨》桑杏汤;重者可配生石膏、麦冬、阿胶等同用,如《症因脉治》清燥救肺汤;若用于肝火灼肺,木火刑金,干咳少痰,咳则胁痛,甚则咳血,或痰中夹有血丝者,可配桑白皮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川贝母等同用,如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桑丹泻白汤;若证属痰火郁肺或阴虚肺热咳嗽,以及肺结核咳嗽者,可配儿茶、硼砂、紫苏子、甘草等,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安肺宁嗽丸。

3.喉痧,咽喉红肿,牙痛 本品轻清性寒,长于疏散风热,故可用于风热犯肺之喉痧,咽喉肿痛及风热上扰之风火牙痛。常配防风、淡豆豉、牛蒡子、桔梗、前胡等,用于治疗喉痧,如《喉科家训》桑防白膏汤;或可用单味桑叶10~15g煎服,用治咽喉肿痛,风火牙痛,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方。


4.目赤肿痛,风眼下泪 本品苦寒,兼入肝经,苦寒能清泄肝火,疏风散热而明目,故可用治肝经风热之天行赤眼,目赤肿痛,目涩眩赤,双目痛痒,羞明流泪,或风热上攻之目赤头痛,可用本品单味滚水冲泡,晾温洗眼,如《养素园传信方》所载;或与菊花共用研末为丸,白开水送服,如《慈禧光绪医方选议》明目延龄丸;另《濒湖集简方》记载:用腊月不落桑叶,煎汤温洗,或入芒硝同用,治疗风邪壅滞,气机失调之风眼下泪。

5.肝阳眩晕,眼目昏花 本品甘寒质润,功能平肝明目,故可治疗肝阳上亢,头痛眩晕,耳鸣心悸,手足躁扰,甚则狂乱痉厥,或热极动风之证。常配伍菊花、石决明、白芍等同用;若用于肝经热盛,热极动风,或肝风内动,孕妇子痫,产后惊风等,当配羚羊角、钩藤、茯神、白芍、生地等凉肝息风之品同用,如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羚角钩藤汤;本品疏散风热,清肝明目,平抑肝阳,既可用于肝经风热,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,又可用于肝阴不足,目失所养,眼目昏花等症,常配滋补精血之黑芝麻同用,如《医级》桑麻丸;若肝肾不足,经常头目眩晕者,可以本品配菊花、枸杞子、决明子,水煎代茶饮,见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。

6.出血症 本品甘寒,尚可凉血止血,故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、衄血,可单用,如《圣济总录》独圣散,或配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;本品若配其他止血药同用,可用于金疮出血,如《永类钤方》军中一捻金中即以本品配金樱叶、嫩苎叶同用治疗。


7.自汗、盗汗 本品甘寒益阴,可用于气阴不足之自汗、盗汗,常配黄芪、麦冬、五味子同用,益气养阴,敛汗固表,用于大病之后,或体虚气阴不足,遍体出汗淋漓者,如《辨证录》敛汗汤。

8.风痧 本品质轻上浮,功可升散,其性质苦寒,尚可清热,故可用于风热侵袭卫表,热盛不解而致的高热口渴,心烦不宁,风痧不透,疹色鲜红或紫黯,疹痒密集,小便黄少等症,可配菊花、薄荷、牛蒡子等辛凉透疹之品,还需配伍赤芍、藏红花等凉血解毒之品同用,如《中医儿科学》透疹凉解汤。

使用方法:

煎服,5~10g。一般生用,煎服或入丸散。外用煎水洗眼。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,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。


本文标题:桑叶怎么食用才能润肺止咳(桑叶的功效与作用) 本文链接:http://www.cswwyl.com/meiwei/1160.html
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
< 上一篇 披萨怎么吃步骤(吃披萨的正确方法)
下一篇 > 桑叶怎么食用才能润肺止咳(甜杏仁与苦杏仁的区别)